中国纺织化工网 - 全球专业的纺织化工行业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纺织 >

百年变局十字路口往哪走,踏准节奏纺织人只需了解这几点

时间:2021-02-05 02:56:21 | 来源:化纤头条

经过了2020年的磨砺,2021年已然拉开大幕。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各行各业以及身在其中的每个人对2021年都有着新的期待。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颠覆了国家治理、经济运行和社会交往的方式,革新了人们的固有认知。

在这场空前的危机中,人类社会的裂痕从未像今天这样一览无余,社会分化、公平缺失、合作乏力、全球治理等问题尤为明显。在未知与恐惧中,在过去的2020年的某个深夜,每个人或许都会思考一个原来完全不会思考的问题——疫情过后,人类社会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模样?世界又该何去何从事关存亡的危局也是反省的良机,蕴藏着变革的潜力。

疫情仿佛将人类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而“改变”是当下,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种改变既是被动的,同时更是主动的。而“改变”的落脚点则是接下来最核心的问题。

改变之一重新认识全球化

疫情之下,全球化的道路将得到更多支持票还是反对票?人类社将更渴求一个兼容并包、相互支撑、分工合作的共生体,还是各自封闭,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矫饰中饮鸩止渴?2020,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都形成了剧烈冲击,从思想到行为,从理论到现实,都在呼唤人们对全球化道路予以更加深度而清醒的思考。

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治理一直是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在国际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不断扩散,又不断引发人类为了疫苗、治疗方案、物质生产及分配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人们愈加发现:应对危机,人类社会更加迫切地需要某种程度的共同步调、齐心协力。从欧洲大陆,到中日韩与东盟,从联合国到公共卫生国际合作,疫情也为全球化提供了这样一个显见的答案——没有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任何个体可以真正摆脱他人而生存。

美国外交家亨利·基辛格断言,“新冠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世界经济论坛(WEF)的一位合作伙伴表示,在全球旅行几近崩溃、供应链面临重重挑战的情况下,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秩序向更具区域性的贸易体系的转变。

对于全球化的思考无疑是纺织工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日前表示:“尽管有保护主义的一些逆流,但总体看,开放与合作依然是全球经贸规则的主旋律。”近期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以及于元旦生效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AfCFTA)等。这些新规则具备更高的开放水平,不仅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准入的内容,更涉及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中小企业等新领域,代表着深层次的全球化合作。随着行业国际化进入新阶段,要实现更好的全球布局,形成更高水平、更加安全的开放型经济,需要将国际规则的变化纳入行业决策与实践的范畴。

无疑,未来谁的全球化视野更开阔、道路更坚定,谁就拥有更光明的经济前景,更积极的抗疫成果。

改变之二2021中国经济开启复式时代

毋庸置疑,穿越疫情阴霾,在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2020年GDP(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网上零售额超过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近日发布的增长、就业、外贸等多项数据,勾勒出中国经济在疫情大考下逆势飞扬的态势,彰显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卡智库首席研究员王德培近日出版了一本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书,书名为《中国经济2021丨开启复式时代》。其中他主要阐述的观点就是——中国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复式大国。

什么是复式时代?什么又是复式大国?复式的概念是福卡智库早几年就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即大市场加大政府的组合。王德培认为,从世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大格局来看,当下的根本问题不在疫情,疫情仅仅是诱发了世界经济的问题和变化,并将加速百年一遇之大变局的演进。王德培认为,如果说过去要么是东方、要么是西方,要么是资本主义、要么是社会主义,要么是市场经济、要么是国家经济,今后这种泾渭分明的界限将难以看清和解决问题。未来的世界将不再是一极多强,而是多极的时代到来,中国必然将把握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的半道上拐弯到市场经济,正是以“市场+政府”的二人转模式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如今,以中国为代表的太平洋经济中心率先走出疫情和经济危机,并表现出强烈的经济合作势头,RCEP的成立也印证了这一点,世界格局将由原先的西方主导,走向东西方平衡。因此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值得更多的期待。

改变之三快时尚走下神坛,得数字化得天下

“只要我的步伐够快,同行们就追不上我。”这是前几年快时尚的一种傲慢姿态。然而,就在国产品牌还未真正成功复制快时尚的模式时,2020年新冠疫情却成了压垮“快时尚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过去十多年,快时尚品牌凭借其快速复制、生产、上架最新款翻版时装的能力席卷全球,Zara、H&M、GAP、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一时成为各大商场、购物中心的C位铺面。去年,新冠疫情毫无预警的来袭,对线下零售业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其中以线下销售为主的“快时尚”也因此跌下了神坛。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33亿欧元,同比下滑44.27%,净亏损4亿欧元;H&M则遭遇10年来的首次亏损,2020上半年税前亏损7亿美元;GAP的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额更是只有21.07亿美元,同比下降43%,净亏损超9亿美元。为了走出持续下滑的经营泥沼,优衣库、Zara、H&M、GAP等一众快时尚品牌也展开了花式自救。但无一不是转战线上。

如果说,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那么2021年必将是品牌数字化,开足马力,驶向加速道的一年。

确实,在中国由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科技集团主导的中国数字生态经历了迅速演进,深刻影响了消费者行为。数字经济引发的是整个社会组织方式与链接方式的改变。2020年疫情迫使品牌被将沟通、营销和销售等消费者触点从线下迁至线上,以挺过这一特殊时期。但2020年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线上线下”将深刻改变品牌传统成长轨迹,一切可能都将发生。对于这种未知,无疑兴奋又紧张。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一个品牌需要追求的愿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必答题。即使是疫情结束,我们也断然无法再继续回到曾经,未来品牌必将迎来市场对其数字化成果的清算。那些在中国市场上数字化转型步伐缓慢的品牌,恐怕必须要调整其相关业务和运营模式。

除此之外,数字化转型也表现在制造业领域,利用全新科技手段弥补物理上的疏离,远程办公、无人配送、智慧工厂等新技术加速落地。不少权威机构和专家预计,疫情催发的新科技不会“昙花一现”,而将持续内嵌于我们的生活,加速数字化转型。

改变之四绿色潮流 绝不逆流

尽管疫情影响,但全人类对于绿色地球的追求始终不曾产生分歧。2020年日本、欧洲等主要经济体都在通过设立基金等方式,加大引导产业绿色转型的力度。从贸易规则到产业合作,绿色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刚性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30·60”碳中和目标,国内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都将发生转变。纺织服装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这种影响必将更加深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绿色可持续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方向。”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当前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成为趋势。据悉,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于2月1日起施行。碳金融将成为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改变之五科技将“以人为本”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下,多国经济“暂停”。然而,科技创新焕发别样活力,诸多创新型技术和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展现出人类应对突发“大考”的智慧与韧性。也让我们意识到面对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科技是我们自卫的唯一武器。

展望“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终将回到常态。而疫情中诞生的创新萌芽将成长为科技“新趋势”——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进一步融合、科技创新将朝更加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推动世界持续向好。

纺织是一门交叉型、应用型学科,比如纤维材料的突破,可能涉及基因工程、高分子合成改性、纳米技术、半导体电子器件等诸多领域的合作。面对疫情纺织化纤产业积极行动起来,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为全球抗疫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未来的工业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将更加活跃。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使得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周期逐步缩短,产品迭代速度持续加快。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多元的合作,加快打造开放型的创新体系,提高产业创新链整体效能。但,必须值得关注的是,疫情结束后,科技创新将会更加朝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消弭人与人之间由于地域、时间、语言以及各种缺陷(例如感知能力上的缺失)产生的沟通障碍。科技创新也会被赋予更多社会使命和责任,在科技向善方面加强合作,用技术、资源和专业知识、我们的纺织企业在规划科技创新路径的时候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纳入考虑的范畴。

改变之六拥抱新的劳动力和消费群体

永续需求,永恒产业。人的因素决定产业未来。持续增长的世界人口、不断延展的人类需求是行业的未来所在、空间所在。世界人口的结构与分布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我们面临的将是老去的发达经济体和年轻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报告显示,到2050年,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将集中在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非发达经济体。而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人口增量下降、结构老龄化的问题。数据显示,到2050年,欧洲和北美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人口结构将对产业与市场布局带来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是在生产力要素组成上,一方面是在消费主体的组成上。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数量上,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减少,同时新一代人口对从事制造业的意愿在降低,如何升级制造体系来应对劳动力的短缺、如何提升行业对年轻人口的吸引力正成为行业的重大课题。质量上,我国劳动者素质持续提升,但同实际需要相比仍有差距。随着整个产业体系知识密集程度、业态融合程度不断深化,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在急剧增长。人社部数据显示,2020年2季度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高达2.1。行业工作需要在促进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供给与流通上多下功夫。

从消费市场来看,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正走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消费整体升级将是市场的大逻辑。随着90后、00后成为主力消费人群,对品质、服务与精神消费的更高追求成为新的趋势。汉服、国潮、IP合作等新消费热点正是这种趋势的微观呈现。如何推动高质量供给匹配新一代的需求,是我们行业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

回望“十三五”,已经圆满收官,“十四五”正在全面擘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纺织工业作为重要的实体经济、民生产业,表现出强大韧性,彰显了新时代的行业价值与担当。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日前指出:“2020年纺织行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经受住了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考验,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重冲击,竭尽全力保障了重要防疫物资的供给,稳步推进复工复产,支持国民经济及社会就业回稳,同时坚持深化转型升级,在纺织强国建设道路上坚韧前行。2021年,‘十四五’新发展周期已经开局起步,国际形势的复杂严峻性依然不减,由新冠疫情衍生而来的风险因素众多,纺织行业身处深度调整转型阶段,必须勇于突破自身发展约束,积极应对、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努力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要求。”

以上我们梳理的改变背后都汹涌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未来所产生的后果或许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我们重建世界的能力同样远超我们的想象。

2021年你的第一步,恐怕必须从“改变”开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